找工求職1 - 校園活動

前言

第一份求職通常是最辛苦,因為新人沒有經驗,通常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來到美國要找實習、找正職,多數人只知道刷題、投履歷。這裡我將主題依序分成

  1. 校園活動
  2. 實力成長
  3. 面試流程
  4. 實際面試

四個篇章,來討論各個主題寫下想法和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那我們直接從校園活動篇開始,內文涵括

  • Career Fair
  • Recruitment and Info Session
  • On Campus Recruiting

Career Fair

飛機一落地,各大校園秋季招募即將開始。秋招是一個年度最重要的招募季節,美國的公司會在這時候招募好夏季實習生,大約從7、8月開始一路到感恩節前夕結束。

Career Fair 就是就業博覽會,不能說台灣的就業博覽會很遜,可是這裡的 career Fair 是令人大開眼界。早上10點開始,許多人8點多就穿著西裝筆挺排隊,有些人還會請朋友幫忙同時排兩三家公司的攤位。為了爭取到工作,大家都十分積極行動。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在這裡積極,效果可能沒有想像的大。

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公司,像是 Google、Facebook、Microsoft、Saleforce、Rakuten、Visa等,那些攤位前面的人至少得排上30分鐘,卻只能和 recruiter 講不到5分鐘的話。對多數華人來說,英語溝通不是我們的強項。用母語5分鐘能講透徹的內容,用第二外語多講10多分鐘還不一定說得清楚。當然很多基本問題可以事先準備,例如自我介紹、過去的專案做什麼、有什麼成果、擁有什麼技能。可是到頭來你會發現即便準備了,多數的 recruiter 回應冷淡或表面興奮。這不能怪他們,career fair 通常是天氣熱的時候,人站在太陽下久了難免會累。我們可以選擇提早排一些想要的公司,然而這治標不治本。對大公司來說,他們有完整的招募流程,大多時候都是讓你網路申請。career fair 的攤位更多時候是擔任公關的角色、增加公司曝光度、訓練 recruiter、搜集各校園人力資訊。一間公司能在 career fair 做的事比投遞履歷的我們想的更寬廣。他們來這裡不一定是為了招募人,不過他們一定想要讓求職者記住他們、掌握人力資訊,以便做出商業決策。我的看法是,不要抱持著在 career fair 可以驚豔 recruiter 的簡單想法,將準備好的內容講完後Q&A就可以了,recruiter 可能也只用這些方式來決定要不要將你的履歷放進下一輪的 pool 裡。

另一方面,career fair 裡還是有公司是來招募的,我們不能太過負面說大家都是來划水的。通常小公司或是新創是來招募的機率蠻高的,值得一試。然而小公司通常不會幫你辦身份,這件事在找實習的時候不會是個問題,找正職的時候對公司來說可能是一個考量。在 career fair 裡最有效率的拿到面試機會的方法還是鎖定一些小公司,不僅排隊人潮少很多,而且我的觀察是他們也比較願意認真考慮每個人,爭取到工作的機會較高。

一些有趣現象觀察:

  • 平常不來上課或是很混的同學這時候都異常積極有想法。
  • 大家都穿正裝,但老實說在工程領域穿著乾淨俐落就好。
  • 紀念品很多,用輕鬆的心情逛帶個袋子搜集紀念品,當成認識公司之旅也不錯。
  • 插隊、幫別人排隊、為了先跟 recruiter 說話逞兇鬥狠,但是想到 career fair 的效益,這麼做其實蠻沒有意義的。
  • 很多公司獨自開一個 on-campus recruiting session 來招募,那些才是真的來招募的。

公司們來到 career fair 各懷鬼胎。身為國際學生來說,時間投資建議考量如下。

  1. 找實習還是正職。
  2. 願不願意辦理簽證。
  3. 是否直接上網申請(現場遞履歷,他要你網申)。
  4. 排隊人數多寡。相信考量好這些,一般人能夠有效利用 career fair ,不會有那種花了大把時間,卻沒什麼收穫的感覺。

Recruitment and Info Session

有些公司因為招募以及面試流程都已經制式化了,他們會來到校園講解面試流程,以及注意事項,同時提供 Q&A,為了方便大家更迅速了解如何「被面試」。 Recruitment and info session 就是這樣的存在,通常多數大公司有專門的人來負責各個學校,算是學校對企業的一對一窗口。之前 Google 來到 USC 有開設這樣的 session 帶著大家走過一輪模擬面試。一個 100 多人的座位的空間,硬是被塞了 200 多人,很多人坐在地上,走道擠得水泄不通,場地外還有很多人等著找機會進去,十分壯觀。

這個場合你可以了解到公司面試時期待你有什麼表現。基礎的有資料結構和程式撰寫能力,進階的有活用演算法的能力,當下面試官給出題目時,你怎麼去思考,如何給他回應。如果對面試流程不熟,或是概念停留在刷題刷滿就好的人,我很推薦去聽聽看,因為你可以接收到面試官最正確的資訊。那天, Goolge session 中有講到,他們出題時對每個階段的面試者期待不同。你可以想成他們手中有簡單、中等、難三類題目,同時應試者有學士生、碩士生、畢業生三類。他們對學士生要求不會像碩士生要求的高,學士生能順利解開簡單題目,中等題目也在面試官的引導下也能解出來,這樣就行了。而碩士以上可能要求中等題目很快解出,能夠一起討論進階難題。

透過各個公司來校園舉辦的 recruitment and info session 你可以知道各個公司是如何準備面試我們。這裡要注意一點是,不見得A公司的方法去面試B公司也適用。雖然大致上都是解題為主,但是每間公司來是有些微不同。這一點你需要多方搜集資訊,針對每間公司面試流程下苦功準備。

On Campus Recruiting

On campus recruiting 就是真的來面試的,有時候會跟 career fair 一起,有時候公司會獨立開一個 session 錯開人潮,也有的是 career fair 過後面試官挑幾張中意的履歷親自約時間。這個機會可遇不可求,有的話請一定要參加。也許是因為我們學校人多的關係,我這屆的 CS 同學中沒聽過有人透過這個方式拿到面試更別說拿到 offer。另外,這也可能和解題面試流程已經成熟有關,不太可能只拿著履歷問題就收到 offer。CS 除了履歷上提問外,用程式碼描述正確的邏輯並且分析也佔了很重要的一環。

小結

以上是校園中業界公司與學生互動的主要管道。接下來我們看看實力成長篇,失敗與機運交織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