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網球

前言

一個觸發我想打網球的原因是太久沒運動。因為疫情關係,原本打排球的社團也暫停了。就這樣默默過了一年,我的體態變得臃腫,也時常頭暈精神渙散,我想再不運動真的會生病。

之所以選擇網球是因為小時候碰過很喜歡。疫情之下,比起以前常打的排球需要找很多人,網球人少正好合適。另一方面,排球對我身體來說已經打到極限好幾年了,我沒辦法從中獲得更多樂趣,是時候放手轉換跑道。於是,我開始尋找這附近哪裡有網球場,最近有什麼比賽可以看。重新回到網球的世界中,讓我感到開心無比。

小時候的網球王子

網球王子真的很好看。從一開始真的教你打網球,到後來發展出各種超能力。看了既開心又紓壓。網球王子將我引入網球的世界。

小時候我真的相信動漫中各種驚為天人的球技。外旋發球會往人的臉上打,只要肌肉夠大用力打真的可以打出波動球且打飛對手的球拍,跳殺的時候飛個兩三層樓高不是問題,飛雁還巢和零式短球是真的,職業選手都會手塚領域只要站在場上當吸球怪。小時候的世界真是美好:)儘管我現在已經相信目前地球上的人類應該都打不贏那批青春學員校隊,不過當時認識了網球這個運動確實很開心。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大部分角色名字和他們擅長的招式。

過了這麼多年,網球王子從超能力網球變成創世滅世的「新」網球王子,仍然不減我對它的熱愛。我偶然找到這部影片【LexBurner】《网球王子》是如何变成《杀人网球》的!。它讓我想起以前美好的回憶。網球王子是一個可以讓我一邊激動認真,一邊開懷大笑的動漫。我還記得當我第一次真正拿了球拍開始對牆練習時,有那麼一點想將網球王子帶給我的快樂融入運動的想法。小時候沒能做到的事,現在有這個機會當然要去嘗試!

Federer Nadal 網壇傳奇

第一次看真人網球賽轉播,是一次意外。我晚上睡不著起來看電視,轉到體育頻道發現這場驚為天人的比賽 Rafael Nadal vs Roger Federer Full Match | Australian Open 2009 Final。第一次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球風互相較勁、第一次看到網球大戰 4 個多小時、第一次看到大滿貫賽決賽、第一次知道真實的網球其實很樸素、第一次認識到 Federer 和 Nadal 兩個傳奇人物。我對 Federer 優雅感到著迷,也對 Nadal 的速度感到吃驚。在沒有聽懂解說了解他們兩位選手的狀況下,我默默盯著電視 4 個多小時直到結束。我關上電視,回味著「這才是網球」的滿足感。之後,我偶爾看電視的時候會轉到體育頻道看看有沒有網球比賽。有時候會有,不過之後看到的轉播都沒有第一次看到的對決精彩。隨著升學規劃,我暫時拋開網球的熱忱。

直到最近我重拾網球,沒想到 Federer 和 Nadel 兩人仍然在網壇奮鬥。近乎 10 年的時間,他們在網壇維持極高水平,被世人稱為 Greatest of All Time (G.O.A.T.)。我難以想像十年前我看見他們在網壇頂峰對決,十年後他們的仍然在球場上發光發熱。就好像本該隨著網路發展消失的漫畫出租店,你一回頭它仍然毅力不搖在那尚未歇業。驚奇的同時,我也佩服兩人的精神和韌性。

學習成本

來談談實際的問題,打網球的成本。小時候我對一堂 500 元的網球課有點難接受。500 元在當時可以吃 10 頓飯,真的很難下定決心跟爸媽說想找教練練網球。儘管如此,我爸爸很支持我去打網球。雖然沒有辦法請到 1-1 教練,他還是幫我報名兩週的網球夏令營跟著一群國小學生一起玩耍。那個夏令營現在回想起來很普通。教練不斷餵球,學員們排隊輪流練習擊球,然後撿球,再來重複。除次之外我只有和爸爸一起去離我們家有點遠公園對牆練習,真正在場上打球的時間幾乎沒有。

小時候以課業為重,打網球要花錢花時間的運動。它不像籃球排球在校園普及。它的學習成本高、器具耗材不便宜、場地通常要收幾百元的費用。如果只是想運動,我沒有理由選擇網球。漸漸的我的運動重心從網球移到排球。剛好校園的排球場多,下課放學都能去打,也不用花大錢,朋友們也比較多人打排球。漸漸的我也沒再拿起網球拍了。

YouTube 帶來的變化

決定好重拾網球後,我買了球拍、也找到場地打球,接下來我得適應在球場上打球的節奏。以前我只對牆練習,所有的環境變因都由我控制。場上打球很不一樣,對方回擊我不能掌控,我自己的球路變得很不穩定,一開始很容易將球打高、打飛。我後來在 Youtube 上找到以下頻道。他們給予初學網球的人很多有用的建議,包含如何發球、正拍、反拍、上旋、截擊、訓練方法、策略……等。

其中我特別喜歡以賽亞訓練單手反拍的過程。他實際演示一個選手怎麼學會一個對身體來說陌生的打法。從一開始他對牆練習姿勢找出適當的發力方式,再來上球場穩定動作,最後打比賽在實戰中訓練使用時機然後內化成身體反應。

以前需要特別花錢請教練獲得的知識,現在網路上都很容易獲得。這是網路時代的美好,網路讓我們更容易獲取想要的資訊。我們再也不用去書店買書看圖片學姿勢,直接上 Youtube 看影片學習更有效率。最棒的是,我們也可以近距離看見職業選手暖身訓練。他們的揮拍、他們的腳步、他們身體重心、還有發力時運用的動力鏈,都是我們模仿的好範例。我喜歡 Federer 和 Emma 的場上練習影片。

光是看著他們練球,都能感覺到自己網球不斷變強:)

Djokovic in and after 2021 Us Open

2021年 Novak Djokovic 已經拿下澳網、法網、溫網冠軍,只要再拿下美網公開賽冠軍,他就能達成年度大滿貫的榮耀。歷史上目前只有兩人辦到,分別發生在 30 和 60 年代。同時,他如果拿下這座冠軍,他將會是超越 Federer 和 Nadal 個別 20 座公開賽冠軍紀錄,成為率先拿下第 21 座冠軍獎盃的 Big Three。他四強賽成功打敗來自德國的 Alexander Zverev,進擊決賽。然而,他的目標卻在決賽被俄羅斯對手 Daniil Medvedev 直落三擊碎。

賽後 Djokovic 難過地哭。頒獎典禮上他紅著眼匡祝福 Medvedev、感謝在場的觀眾。當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強烈情緒。我想一直以來被當作 Big Three 中的反派,不像 Federer 和 Nadal 受到大家的支持,觀眾都希望他被擊敗。可是他一次又一次用實力證明,他 Novak Djokovic 是世界上最頂尖的選手,不論大家有多不看好他。然而當他真的被擊敗後,所有觀眾展顯他未曾感受的溫暖。觀眾們起身站起為他鼓掌,為場上這位球王的精神打氣給予支持。

Tonight even though I have not won the match, my heart is filled with joy and I’m the happiest man alive, because you guys made me feel very special.
– Novak Djokovic

結語

重拾網球很快樂,有了運動的習慣後身體也變得健康,體態精神也比較好。小時候暫停的興趣重新 pick up 的感覺很好,那是一種夢想達成的感覺。我下班後偶爾去打網球、練發球、認識新朋友,這些都讓我感到生活更充實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