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十為界
人生也快30了。回過頭來看,身心狀況一年比一年好,人一年比一年開心。
小時候光是做好念書的本分就花了好大的力氣,而現在不需要再念書考試,我知道不用被考試綁架的生活是多麼自由。學生時代人矮不帥、不知道怎麼與人舒服溝通、沒有特殊專長,無法營造魅力追求喜歡的異性。現在雖然知道怎麼營造魅力,卻覺得能夠讓喜歡自己的人待在身邊感到愉悅其實已經很幸福了。來到灣區生活,人們話題多是圍繞在薪水、股票、車、滑雪、旅遊、正妹。我談不上來,因為沒有興趣研究太深入,轉而聆聽內心聲音,投入精力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
一年一年的過,可能是太舒服了,我漸漸缺乏職涯上突破的動力。我不再去多想是不是要努力爬職等,我也沒多在意現在做的專案失敗怎麼辦。當然我會做好該做的部分,而剩餘的時間我更願意投入在讓我開心的事物上。這態度讓人有點罪惡,不過想到我不做公司不會倒,我做死了公司利潤也不會上升兩三倍,實在沒有動力強迫自己奉獻生命給公司。工作三年了,我開始問自己,我希望怎麼介紹自己。Justin,灣區軟體工程師?Hmm…聽起來挺俗氣的。
今年最大的不同是我決定不把工作當人生重心。我很幸運能有底氣能這麼做。我希望我能持續探索人生更多可能並且實踐,只因為喜歡、只因為開心。
今年的一些回顧。我將他們寫在下方的段落。
學生
從開始工作後,學生生活不時在腦海浮現。不是因為當學生很幸福,是因為當學生很悶、不快樂。
國小畢業前,不知道為什麼拿了發票中的1200元報名考江翠國中數資班就上了,明明自己沒什麼明顯的數理天分。去讀了之後,還全方位被碾壓,每次週考排名倒數。看著班上每次段考超過一半以上的人校排前50,升旗的時候他們去領獎,我只能默默在走廊上看。這樣的我卻在第二次基測開竅,莫名考進了建中,見識了大概是我這輩子看過聰明人密度最高的地方。然而這不代表我也是聰明人。我花了很多時間念書,排名卻沒有進步的跡象。專注念書卻沒有成果,有時候還越念越糟。現在想起來會覺得很想笑,高中念這麼多書除了證明我沒有頂尖的學習能力外,似乎沒有用。結局是,大學考去桃園中央大學,一個有點意外卻是情理中的結果。
大學是另一種衝擊。不再是像建中一樣,身邊圍繞著一群聰明、有創意、認真、興趣廣泛、謙虛、富含知識又幽默的人。在建中生活,你會折服於身邊人的才智、你會看見即便有天賦仍然極度努力的人、老師引導而非教導學生。對比之下,中央很平凡,讓我這個平凡卻習慣跟天才相處的人格格不入。我花了很多時間調整,去了解一般人的「常識」,做出一般人預期的各種對話和反應,蠻不舒服的。我不舒服大一國文老師因為認知差異將我送去作文補救教學。我不舒服少數同學稍微比其他人會一點程式展現莫名的驕傲,而看不起我。我不舒服系隊裡碩班學長營造的氣氛,好像做什麼都要看他臉色。我不舒服於追求異性極端困難,讓我懷疑自己沒資格追求喜歡的人。然而這樣給我種種不舒服的環境,將我推向留學美國,一個絕大多數中央人不會去的地方,至少我討厭的人事物不會往那個方向走。也是自從我開始準備留學後,就比較少再碰到人與人之間的鳥事。而且新認識或是重新認識的朋友,也多是我比較喜歡的。我相信是一種氣場吸引和排斥,因為認真有目標的人會互相吸引,而鳥人是無法理解我的所作所為,也沒辦法和我相處。
去到南加大後還是學生,念書和找工作都不能偏廢。偏偏除了這兩樣之外,我決定重新挑戰愛情課題。我和一位南加大朋友說過,我覺得這比找工作重要,他覺得誇張不可思議。我當下無法解釋為什麼,是一種直覺。在南加大,我追求喜歡的女生,練習和看上我的女生約會。過程有美好有難過有憤怒,最後都沒有結果。畢業後仍然維持單身好一陣子。呵呵!很悶呀!帥哥不費功夫的事,我卻辦不到。而且失敗的原因,女生也不會告訴你。告訴你也不一定是真的。沒感覺就是沒感覺,哼!就算知道失敗原因也改善了,也不會獲得女生的青睞,因為沒有女生喜歡為她改變的男生。除非你在她眼裡夠帥,一開始就對你有感覺。
南加大畢業,開始工作後,不時想起這些。我常問自己有沒有後悔過去某一刻的選擇?仔細想過無數遍,我的答案都是「沒有」。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悶。如果再讓我經歷一遍學生時期,遇上選擇的時刻,我仍然會挑同一個選項。一切的不舒服,我沒有迴避的可能。
與大叔叔聊天
這次回台灣和大叔叔聊了很多,我提了一個問題。如果是在他的家庭長大會有什麼不同?很難過的說,如果我在大叔叔家長大,我很可能變得平庸,因為不會有一刻發現自己的家庭離貧窮只差一步之遙。和現在的我有點類似,努力了這麼久,總算甩開貧窮一段距離,然後開始工作漫不經心、開始思考麼樣做比較快樂、開始哀哀叫不想工作。
當然我們還有聊聊馬斯克、股票、虛擬貨幣、元宇宙、裁員,各種美國科技業熱門話題。我對自己能夠應答這些話題感到驚訝。我們說馬斯克的特斯拉電動車、SpaceX、星鏈計畫。說這個人走在時代的尖端,卻沒有善待員工把 Twitter 搞的烏煙瘴氣。我們也聊股票到底什麼時候會回溫,順便難過一下我升職後的薪水因為股票下跌縮水回到升職前。也討論之前一窩蜂挖虛擬貨幣的那群人,後來很多人拋售挖礦顯卡。Meta 元宇宙夢想,好像很屌,但是沒人要用醜醜的介面,連自己人都不想用。以及今年科技公司開始裁員,Amazon也在裁。不知道假放一放我會不會就被主管告知回家吃自己。Hmm…以我現在的倦怠感來說,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呢!
叔叔也分享爺爺的神奇事蹟。聽叔叔說,我爺爺無師自通很多事。台灣銀行當工友可以做到主管退休。不知道哪裡學來的手語,全家人都不會就他會,可以拿來跟一位不會說話的姑姑聊天。以前不管多久的事情爺爺都會記得,可以準確說出任何一天、幾點、誰做了什麼事、說了什麼話。叔叔小時候沒多想,想說他老爸就是這麼猛,老爸就是這樣。開始當爸爸後才發現,不對誒!這是什麼鬼神能力。我跟我爸媽分享叔叔的印象後,我媽說對啊你阿公很會。我爸還加碼說阿公會吹口琴,沒有人知道那年代他去哪學。我問叔叔沒有想問爺爺這些稀奇古怪的技能哪裡學的嗎?他說以前沒想到要問,而且就算問了,他爸都跟他說小孩子不要問太多打發他。叔叔語重心長跟我說,家裡三個兄弟,我爸、他、小叔叔都沒有爺爺聰明。他懷疑喔,腦袋都生到我們這一代去了。我:「…」這位奇葩的爺爺在我剛上小學沒多久就過世了。沒有機會好好認識他,沒有做一些紀錄其實挺遺憾的。
回訪建中
這次回台灣也一併回建中看看佳欣老師。他是我們高二班導,盡心盡力教我們化學,同時也是我們班的大家長。我們一開始先聊聊近況,再來感情狀況,然後是心路歷程分享。老師說這次我回來遇上次的感覺很不同。兩年前我和Leon、Jessica拜訪老師,因為還在找工作的掙扎中,我顯得沒有能量。會懷疑自己,不敢將自己的看法拋出來。而這次我再度和老師聊天時,我能夠回顧自己的經歷,分析和探究因果,不吝嗇分享直觀且未打磨的想法。我想最大的不同是有沒有工作。更深入的說,是有沒有達到當下對自己的期待。更俗話的說,有沒有自信。
老師也跟我說了一些同班同學目前做什麼。有些人跟我一樣來到美國成為軟體工程師,有些人從畢業後人生就和醫生這個職業綁在一起,有些人遵從父母的期待後仍不忘反抗走出自己想要的路,有些人在各自的領域發光深造,有些人則是不知道去哪了。讀書的時候眼前只有成績這個單一的價值觀可以比較,你會覺得有些同學好會念書,聰明的人他未來的發展一定很好。畢業後,得知每個人走向不同的路,因為家庭、機緣、個性、環境。比較越來越不可能,因為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太獨特。
我的人生軌跡讓我覺得是偶然,然而老師卻覺得有一定程度上的必然。高中書沒有念好,去不到台清交大學。我用刪去法選擇了不那麼討厭的科系「資工」,只需要念好數學和英文。進到大學後,成績也不是系排一二名的人,做專題有時候還得靠組員carry。因為想做出不同於大學同學的成就,聽了家人建議試著往留學路邁進。留學的英文考試沒有到托福破百、GRE沒有320up,卻意外申請到南加大。因為家裡錢不夠,差點沒法出去。碩一升碩二暑假沒有拿到任何實習,卻在最後一學期撿到一個TA職缺。找工作時面試機會不到五個,好在幸運被Amazon撈起來。過程中沒有一件事做到滿分,但是都足以朝下一個階段前進。我跟老師說如果任何一個階段我做了其他選擇,我一定沒辦法做到現在的成就,因為現在的成就是「這些選擇」以及「我能耐的上限」綜合起來最好的結果。老師聽了表示理解。每一部階段都做到70%,最後有一個好結果。
不過老師覺得冥冥之中有一些必然性,並非都是偶然。她說有些我的同班同學和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可是之後因為某些原因繞回軟體工程師的路。在她看來,我如果選了其他路,最後很可能回到一樣的結果,在美國當軟體工程師。只不過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繞路罷了。是不是必然,我不確定。有一點我倒是蠻肯定。如果我繞路了,我沒有精力將路走回來。在南加大,我看見許多在台灣已經工作幾年的朋友為了更好的生活來美國留學想當軟體工程師。他們大學很多都不是念資工系。他們積極、目標明確、在課堂找工作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是我難以做到的。我無法想像我扮演他們的角色中成功生還的模樣。我同意如果我走歪,也許會走回現在的路,但是無法到達現在我滿意的狀態。
老師也提到個人感悟。她也說從小孩長大後人生重心需要轉變。以前有前輩們作為模範告訴她可以做什麼,現在那些前輩不在了,她需要獨立探索人生方向。我為老師感到開心,因為我爸媽也是差不多的年紀,卻沒有這樣的機會,他們認份生活不太考慮這些。我的看法是,老師本身就是模範。那個轉變就像網球球王費德勒說的,從一開始進入網壇看著山普拉斯、阿格西這些前輩,學習他們的優點、控制情緒、適應低潮。到後來超越前輩們的成就,進入沒有人到過的境界。他得培養好風範,對自己的行為舉止、態度有嚴格的要求,成為後輩們的榜樣,因為每雙年輕的眼睛都在盯著他。我想對老師來說,不需要擔心尋找不到模範和人生方向,因為妳就是大家的模範。人生方向只要專著於生活開心,注意健康。每天醒來都覺得又是美好的一天,這樣就好。
老師還說她開始漸漸能聽出身邊人講的話什麼是正確,什麼得存疑。這大概是耳順之年最真實的體現。我們討論到我有沒有機會回來台灣生活,我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我說我喜歡美國灣區給我的生活環境。優渥的待遇、舒服的天氣、不壅擠的城市。回到台灣薪水變少、潮濕陰雨的天氣、繁忙擁擠的都市。這些都困擾我。決定性因素是薪水。現在的我仍然看重薪水。雖然不求到頂天高,但是台灣的數字我接受不了。灣區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因為物價高、薪水高,所以全世界優秀的人、高端的商品都會聚集在這裡。我想台灣很很難複製這樣的環境。如果可以在台灣過得好,沒有人願意離鄉背井。老師聽我的敘述覺得不然,她看來在台灣還是有辦法,需要花點時間找。而且灣區的物質生活也不見得是生活必要。她跟我說不要切斷與台灣的連結,可以試著思考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為台灣努力,然後找到自己的定位。雖然聽起來有點像情緒勒索,我懂老師的意思。不過究竟能為台灣做什麼不是一個能簡單回答的問題。一堆人期待說回來台灣工作,我認爲是最不負責任的答案。對我來說,問題的考量是:什麼是只有我能做的?台灣需不需要我來做?我能有好的待遇嗎?
十年匆匆過了,高中時在乎的事,現在看來不那麼重要了。人生走過那個階段,有了比預期更好的結果,就不會執著以前的不如意。取而代之的會是往未來看,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
完成一半的目標們
去年我設定目標希望能夠提升網球實力到4.0、彈出兩首鋼琴曲、寫完我的小說雷之翼第一部。可是每一樣都只做了大概一半。
最早我的網球只會打牆壁,後來有 Jeffery 一起打才稍微知道怎麼在球場上打球。也是剛好我住的地方附近有免費的球場可以使用,才讓我打得盡興。然而網路上看了許多影片然後練習,始終有盲點。實力大概就卡在2.5-3.0之間。今年九月十月我報名參加社區的網球班重新調校正反手姿勢、上旋球、月亮球、練習腳步、截擊、殺球、發球、雙打策略。每一次上課我都記下我時常忘記的要點,然後在家裡揮拍維持手感。在場上時盡量拍攝練習狀況給自己一些反饋。這兩個月我實際感受到實力突飛猛進,我猜3.5大概有了,但是離我的4.0還差一截。
鋼琴說來慚愧,從去年開始練習的 Canon Rock 到現在仍然無法順利平穩彈完。儘管主要的音符都記得怎麼按,遇上快速音群手還是不聽使喚按錯鍵。最近 Canon Rock 練到有點疲乏,找了 Lilas 來練習,現在我剛開始認音符編指法。這次回台灣,我請教我堂弟練習鋼琴的要領。其實說的和我的鋼琴老師差不多。我的觸鍵、踏板放踩、全身肌肉都過於僵硬且太用力。我感覺我也許可以嘗試從稍微簡單一點的曲目練習彈奏的基本功。Canon Rock 老實說有點太拼。另外,我也向他請教有關視奏的練習方法以及音感訓練。不得不說,有真人跟你描述那個過程跟看好和弦影片理解還是有點不一樣。
小說可以是最早開的坑,卻一直沒機會填上。從國中開始到現在斷斷續續寫,也小改大改好多次。寫小說有奇妙的感覺。隨著年紀增加人生歷練變多,我可以想出讓自己更感動的劇情。隨著寫作次數增加,書寫技巧也打磨得越來越好。不再只是以前憑空捏出一個架空世界,塑造單薄人物,讓他們在故事中做一些事。現在我能考慮故事邏輯性,刻畫出細膩的人物,想透過小說傳達的概念。目前為止,我的雷之翼寫了5章。預計寫個10到12章。希望它有機會問世。
今年的願望大概還是完成這些未完成的目標。以這些為基礎再做的更好。
結語
我想這是我最後一篇回顧我從小到大的生活,然後反思種種現在的我。小時候的不快,吐得差不多乾淨了,是時候往前看。成績上的不愉快、物質上的不愉快、感情上的不愉快、外貌上的不愉快、與鳥人互動的不愉快,這一兩年透過寫作也發洩得差不多了。新的一年又是全新的開始,不再執著於過去的不愉快。順著自己的心意做事,珍惜喜歡自己和自己喜歡的人,實踐夢想。將自己保持在健康的狀態,讓生活過的開心。